为什么用生物法脱氮?--生物脱氮优势分析

 行业动态     |      2019-06-13 11:21

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,环境资源的不断改变,水体氮污染日趋严重,据统计,我国主要湖泊处于因氮、磷污染而导致富营养化的占统计湖泊的56%之 多,过多的氮化合物进入天然水体将恶化水体质量,影响渔业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,氮污染的主要危害为:

 

  • 使水体正常的溶解氧平衡遭受干扰,并进一步促使水质恶化;
  • 影响水源水质,增加水处理负担;
  •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;
  • 含氮化合物对人和生物有毒害作用;
  • 使水体感官性状恶化,从而降低水体美学价值。

 

氮以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形态存在于水体中,有机氮有蛋白质、多肽、氨基酸和尿素等,它们经微生物分解后转为无机氮,水中无机氮指氨氮、亚硝态氮和硝态氮。各种形态氮的相对含量,根据污水的性质而有所不同。

近半个世纪以来,人们对转化和去除污水中的氮进行了大量的工作,尝试并运用了各种可行的方法,主要方法有:物理法、化学法、离子交换法、生物法。

 

1物理法:

该法虽然操作简便易控,除氨效果稳定,但存在下列问题: 但对水质要求高,处理成本高, ph值过高易生成水垢;游离氨逸散造成二次污染等。

2化学法:

脱氮效果不够理想,产生的污泥量较大,一般不单独采用该法脱氮。

3离子交换法:

该法脱氮成本高,不经济,此外还存在再生液处理等问题。

4生物法:

生物脱氮是生物法控制氮的一个重要分类。其主要原理是经硝化一反硝化处理,把污水中的氮变成无害的n2排除体系。硝化是污水中的有机氮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异氧型微生物氧化解,转化为氨氮,然后由自氧型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no和no2的过程;反硝化是反硝化细菌经厌氧呼吸将no3和no2还原转化为n的过程,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。

生物法是目前运用最广、最有研究前景的方法,拥有很多其他方法没有的优势,详细介绍如下。

 

  • 效率高。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,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。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,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,可将cod值降至100mg/l以下,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,总氮去除率在70%以上。
  • 流程简单,投资省,操作费用低。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,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。尤其,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,碳氮比有所提高,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。
  • 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。如cod、bod5和scn-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%、38%、59%,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%和36%,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。
  • 容积负荷高。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,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,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,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,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。
  • 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。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,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,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。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,不难看出,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,也降解酚、氰、cod等有机物。结合水量、水质特点,我们推荐采用缺氧/好氧(a/o)的生物脱氮 (内循环)工艺流程,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,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。

 

近年来,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控制,主要是氮、磷的控制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。且经过许多研究者的不懈努力,取得了很大的进展。特别是人们对生物法脱氮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展得很多,运用也最广。最主要的一点是大大提高了生物处理过程中氮、磷的去除率和缩短了处理过程中的停留时间。

知和环保声明:此资讯系转载自互联网其它网站,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登录的版权归属被转载网站,知和环保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